小白嵌线螺

Monoplex ymundum   Gould
   

  15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海南(陵水新村港、海棠头、三亚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、石岛、羚羊
礁、赵述岛、中建岛。南沙群岛永署礁)。共108个标本。
形态描述 贝壳呈纺锤形,近似珠粒嵌线螺,但壳型较前种宽短。壳质坚固。螺层
约9层,缝合线浅。壳顶尖,胚壳4层光滑,淡褐色,常被损坏。壳面不平滑,具较发
达的通常两条并列而行的螺肋,其间还有较细弱的间肋及粗细不均的纵肋,在螺层的中
部和体螺层的背面常出现几条较强的纵肋,并形成结节。在各螺层的不同方位具纵肿
肋,以贝壳的左侧一条最发达。壳面白色,具有较细密的淡褐色壳皮和壳毛。壳口卵圆
形,内白色。外唇加厚,内缘具6—7枚较发达的齿;内唇弧形,其上具齿列。前沟稍
短,半管状,向背方弯曲。
标本测量 (mm)
壳高 40.0 38.0 36.5 36.0 28.O
壳宽 19.0 17.2 17.0 17.3 14.O

生物学

暖水性较强的种类。常栖息于潮间
带中、低潮区及浅海岩礁或珊瑚礁海底,在西沙群岛
较常见,当潮水退后,常匍匐于岩礁间或隐藏在石块
下栖息。

国外分布

也广泛分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热带
水域,日本,菲律宾,澳大利亚,斐济群岛,社会岛,经美拉尼亚和波利尼西亚向东到
夏威夷群岛及科隆群岛;印度洋的科科斯群岛和亚丁湾,坦桑尼亚,毛里求斯,从南非
的班德经莫桑比克(Mocambique)到北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沿岸的棕榈滩及佛罗里达等
地均有它们的踪迹。




国内分布

此种除在我国的台湾(东北海岸和小琉球屿)、海南岛、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有分布外。

分类讨论

本种与珠粒嵌线螺外型近似,但珠粒嵌线螺贝壳较瘦长,壳面橘黄色
或黄白色,雕刻较细致;而小白嵌线螺壳型较宽短,壳面为白色,雕刻较粗糙。珠粒嵌
线螺仅分布于西太平洋水域;而小白嵌线螺为世界广分布种。过去不少学者在鉴定上常
有混淆,并存在一些争议。Kensley(1972)和 Qi 等
1982),把二者均定为珠粒嵌线螺C.gemmatum
(Reeve)。Piech(1993)认为:C.gemmatum
(Reeve)是C.mundum(Gould)的同物异名。而
Cernohorsky(1967)则认为C.mundum(Gould)
是 C.gemmatum(Reeve)的同物异名。Tapparone-
Canefri 早在1881年就已经提出把它们分为两个独立
的种。著者观察了我们的标本,发现二者之间确有明
显的差异。因此,我们同意 Tapparone-Canefri
(1881),Springsteen和Leobrera(1986)与Beu
(1998)的观点,将它们定为两个不同的种。